数据为刃 匠心铸盾 ——记“全国质量信得过班组”郑州铝业质检化验中心铝基复材车间质检班

来源: 中国铝业报时间: 2025-09-24作者: 奚溪 马春令

在郑州铝业质检化验中心铝基复材车间,一支平均年龄34岁的队伍正进行着无声的较量。她们手握精准数据之“剑”,身披严谨态度“盾牌”,坚守在产品质量的最前线。这支队伍就是荣获“全国质量信得过班组”称号的质检班。她们的故事不仅是一个关于质量的故事,更是一部关于责任与担当的传奇。

三重机制筑牢精准屏障

郑州铝业铝基复合材料的生产过程,从原材料到半成品再到成品,每一个环节都逃不过质检班的火眼金睛。质检班由7位女工组成,她们肩负各环节物理性能、化学成分分析检测的重任,是产品质量信息的神经中枢,实时向生产、技术等部门传递关键数据,如同驱动全流程质量控制的精密齿轮。

为锻造检测结果的绝对公信力,质检班建立起立体化的“三重验证”体系。第一重验证是员工自检,每一次检测结果必须对标标准样品,确保仪器与操作的精准无误。第二重验证是每批抽检,制订科学的抽检流程,建立翔实的台账,构建内部常态化监督机制,持续传导管理压力。第三重验证是第三方认证,每季度抽取代表性样本,送往国家轻金属质量监督检验中心进行权威复核。这套环环相扣机制的建立,让产品一次交检合格率跃升至98.36%,检测结果的准确率与及时率均实现了从99.5%到100%的完美跨越。

质量防线不仅在于检测本身,更在于与生产、销售环节的无缝协同。质检班主动打破部门壁垒,搭建起高效的沟通协作与应急响应机制。2024年9月,一次日常抽样检测犹如平静水面下的惊雷:150吨特种玻璃用氧化铝订单即将交付时,粒度指标突发异常波动。

“当时整个班组瞬间进入战斗状态。”回忆起那紧张的4小时,班组成员李莉真记忆犹新。质检班果断启动应急预案,争分夺秒对全流程进行地毯式排查,最终精准定位问题源头——生产设备筛网破损。迅速协调生产部更换筛网后,质检班又对该批次产品进行全面复查,最终保障了产品按期高质量交付,一场可能重创企业信誉的风波被成功化解。

如今,定期的跨部门质量分析会已成为郑州铝业质量文化的核心场景。生产、销售与质检三方围坐一堂,复盘问题、共享经验、优化流程,将质量意识深入每一位员工的心中,成为员工的自觉行动。

科技赋能实时追踪质效

面对高端制造对材料性能的极致要求,传统质检方法常感力不从心。在基板玻璃用α-氧化铝的生产中,粒度稳定性控制曾是横亘在提质路上的险峰。温度、时间和研磨参数的细微偏差,都可能导致晶粒异常长大或大小分布不均,最终影响特种陶瓷的性能。

面对这一行业痛点,质检班在企业创新机制引领下,主动出击,引入SPC(统计过程控制)质量工具,让生产过程在数据视野下无所遁形。过去,同批次产品粒度波动极差要求小于6.5%,批次间差异需小于1%,但实际生产常因配料波动难以达标。

SPC控制图的应用彻底改变了这一局面。通过实时监控粒度数据,任何超出预设控制限的微小异常都会被系统敏锐捕捉并即时预警。这一应用如同为生产线装上了“质量CT”,技术人员得以在问题萌芽阶段精准干预,动态调整工艺参数。

创新成效令人振奋。基板用氧化铝批次间粒度波动成功稳定控制在小于1%的严苛范围内,完全能够满足高端客户需求。数据驱动的质量控制,让曾经难以驾驭的“顽石”,变成了品质恒定的“美玉”。

自创方法提升质检时效

在开拓导热材料新市场的征程中,SA系列α-氧化铝粉体遭遇了意想不到的拦路虎——氯离子残留。当时,郑州铝业缺乏高效且可靠的氯离子检测方法,成为制约产品发展的关键技术瓶颈。

“那时候,每批产品仅外送检测费就高达3000元以上,还要苦等3至5天。”提及创新前的困境,质检班质量负责人王倩感触颇深,“成本高、周期长,严重拖累了新品研发进度和客户响应速度,新市场开拓一度停滞。”

困境催生智慧。质检班成员翻阅大量文献,在实验室里反复尝试,最终创新性地开发出适用于粉体材料的硝酸银滴定检测法。该方法巧妙通过测定溶液中的氯离子含量,准确反推算出α-氧化铝粉体中氯离子的残留量。

这一自创方法堪称“颠覆性”突破,与国家检测中心的检测结果相比,误差仅在万分之五区间内,精度具有高度可靠性。单项元素检测成本从200元锐减至不足10元。检测结果当天即可出炉,实时指导工艺调整,实现了检测及时率质的飞跃。

“不仅省了钱,更重要的是夺回了质量控制的主动权!”王倩表示。该方法的成功应用,扫清了SA系列产品进军导热行业的最大障碍,为郑州铝业抢占新材料市场高地提供了关键支撑。

从“三重检验机制”的多重保障,到SPC系统的“智慧之眼”,再到自研方法的降本增效,郑州铝业质检化验中心铝基复材车间质检班全体成员用行动诠释了“全国质量信得过班组”的深刻内涵。她们在微观世界里精益求精,在数据洪流中坚守匠心。每一次精准的检测,每一次果断的拦截,每一次智慧的突破,都在为中国制造的金字招牌增辉。正如王倩所言:“我们手中的每个检测数据,都承载着中铝品牌的口碑,都关系着中国制造的信誉。”


附件:

友情链接

版权所有 中国铝业集团有限公司 京ICP备16034488号-1 京公网安备11040102700155

地址:中华人民共和国北京市海淀区西直门北大街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