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到自然成

来源: 中国铝业报时间: 2012-04-11作者:

他在电脑屏幕上娴熟地点击电解槽曲线图,一边盯着图变趋势,一边低头浏览日报表上的数据,同时把槽的异常问题填写在工作票上。如果哪一台电解槽出现异常,他就快速拨打当班主操的电话……

他就是中国铝业广西分公司电解工区区域工程师、“中国铝业杯”第五届有色行业职业技能竞赛铝电解工第三名获得者陈应斌。

练就“看摸听”绝技

3月9日,笔者跟随陈应斌来到生产现场,只见他俯下身子、眼睛盯着电解槽一项项地查看。发现613槽有异常,他马上找来当班黄师傅:“这台槽第三点打击头偏短……上报更换没有?”。

“上报了。”黄师傅回答。与黄师傅聊起来,他告诉我们,陈应斌每一次检查槽时都很细心,而且技术好、经验丰富,通过看、摸、听就能“诊断”出槽子的异常来。一天中班,613槽出现电压摆动,陈应斌安排黄师傅测电流分布。测量后,主操认为电流分布正常。但是陈应斌对该槽进行检查时,却发现第四点火苗不正常,并通过摸炉底,初步认为下料口有沉淀,下料量有问题,同时发现第四点下料量比正常值偏大50%。随后他立即安排更换下料汽缸进行处理,确保了该槽的稳定运行。“这种问题容易处理但不容易发现。如果不是陈应斌及时‘诊断’出来,严重时会造成炉底返热,大大降低电流效率和增加电耗。”黄师傅说。

从“小学生”成长为专家

陈应斌之所以操作起来动作娴熟,这是他多年善于学习的结果。1999年,陈应斌从学校毕业分配到中国铝业广西分公司工作,当时换阳极等简单操作对于他却是难题。师傅何波回忆说,陈应斌刚参加工作时,总是随身带一本电解生产书籍,干完活就拿出来看,看不懂的地方就问。“那时他几乎是从零开始学习电解生产知识和操作的,但他争分夺秒的学习,虚心向师傅们‘淘宝’,恶补所缺的知识。”

12年来陈应斌坚持学习,并把这种态度带到了印度。2006年至2009年,陈应斌以专家身份6次到印度援助印度BALCO铝业公司开展电解槽启动工作。“援助该公司的各国专家各有优点,而印方工作人员也大都是名牌大学毕业的高端人才,到各国学习机会也多,还能参加全球铝工业论坛,最容易了解电解新技术与知识。”他兴奋地说:“我喜欢跟他们交流,并偷偷把他们的好东西记在笔记本上。也正因为如此,他们把我戏称为小学生。”就是这样一名“小学生”,快速掌握了维持槽子稳定经验等电解新知识与技术,并“搬”回企业应用到生产中。

回报企业无私授艺

3月9日14时,笔者随陈应斌参加了电解铝厂举行的“过参数”活动。“过参数”活动每天定时定点举行一次,由区域工程师和有关领导对当天电解槽各技术参数变化的原因进行分析,制订技术参数调整方案。

“过参数”也是该企业电解铝厂开展学习活动的一种渠道,旨在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提高员工理论水平和操作技能。在这种环境下成长起来的陈应斌,深刻认识到传、帮、带的重要作用。他的同事黄忠明说,“我们只要有问题问他,他总会毫不犹豫地解惑,还讲解一大串的知识,他是一个希望身边人也共同进步的人”。(黄家碧)

附件:

友情链接

版权所有 中国铝业集团有限公司 京ICP备16034488号-1 京公网安备11040102700155

地址:中华人民共和国北京市海淀区西直门北大街62号

苹果版下载

安卓版下载